霍山石斛枫斗加工炮制技术

石斛知识 本站编辑 暂无评论

 枫斗的出现己有200年的历史,实践证明,新鲜的石斛不能长久保存,而通过药工将新鲜石斛加工成枫斗后石斛就不易霉烂、虫蛀和变质。同时由于石斛类植物的茎多含有黏液成分,加工成枫斗后其黏液成分被固化而稳定,使有效成分不易分解,所以形成今天有规模的加工生产。耳环石斛为北方药工对枫斗的称呼,而南方一带均称为枫斗,现在市场上的枫斗多大加工成紧密的螺旋状和弹簧状,有些加工成不规则的团粒状,是因为石斛品种以及石斛茎长短和粗细不同而采用不同方法加工的,现在加工枫斗的重点地区为安徽,浙江和云南等地。各地的加工方法有所不同,浙江和云南加工的枫斗均为螺旋状,安徽六安为弹簧状,其加工方法继承了于2010年被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霍山石斛传统炮制工艺,并在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何云峙先生手中得到了普及和推广。

霍山石斛枫斗的加工

霍山县太平畈王家店村石斛加工历史,应推到1872年之前,据非物质文化遗产霍山石斛炮制技术代表性传承人何云峙讲述:“小时候爷爷(何国钦,字敬臣,1872年生)经常教他一些祖传下来的石斛加工、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到上世纪60年代末,大搞中草药运动给他提供了学习中药的机会。

1971年,他又参加了创办药材培植场工作,开始了中药栽培的探索之路。

从1975年开始,他专门寻找珍稀的霍山石斛,找了一年多,直到1976年才采到了100g左右的新鲜霍山石斛,开始了试种。

1979年,他参加石斛调查组,又采到了25kg的新鲜霍山石斛。1980年与安徽农学院开展科研合作,何云峙负责霍山石斛的栽培技术。并开始了枫斗加工的研究。这样就是几十年”。

1985年霍山石斛野生改家种实验技术研究通过省级鉴定。并荣获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2年“霍山石斛物种保护和产业技术开发”项目被评为“安徽省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

2010年7月石斛炮制技术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1年6月何云峙被推为省级石斛炮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2014年六安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在王家店村落成并投产,为霍山石斛加1工传承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基地。

如今,霍山石斛枫斗加工由2001年前1人掌握的技艺发展到近年数千人掌握加工。只要您走进王家店村,就能见到家家户户几乎都在加工枫斗。

全村现有200多家农户专门从事枫斗加工,石斛农民专业合作社60多家,石斛开发公司十几家,产值超亿元。

可以说王家店村不仅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霍山石斛枫斗加工专业村,还是现代霍山石斛炮制技术的起源地。

转载请注明:霍山石斛网 » 霍山石斛枫斗加工炮制技术

喜欢 ()or分享